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好好先生文言文-好好先生文言文阅读答案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1. 一语安人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并做一下题 (过江后)东晋朝刚建立,便任命王导为 丞相的军事参谋官。 当时桓彝也是刚过江 来,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 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 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 怎么办才好呢?”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 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 管仲’,不再忧虑了。”刘琨外甥温峤亦是 如此。 有一次诸名士在新亭上聚会,周顗

好好先生文言文-好好先生文言文阅读答案

1. 一语安人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并做一下题

(过江后)东晋朝刚建立,便任命王导为 丞相的军事参谋官。

当时桓彝也是刚过江 来,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 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 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 怎么办才好呢?”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 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 管仲’,不再忧虑了。”刘琨外甥温峤亦是 如此。

有一次诸名士在新亭上聚会,周顗 叹气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在座的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

唯独王导放 下脸来说“大家要戮力同心辅佐王室,重 新收回神州山河,何至于在这里做楚囚状 态哭哭啼啼的”,众人收了眼泪,羞愧地 谢他的提醒。

2. 求一篇文言文答案

8、A (取通“娶”)

9、C (A且都是将要,B乃都是才,D于都是在,只有C以分别是把和来)

10、B (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在原文并没有体现)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 *** 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传曰:“鸟之将,其鸣也哀;人之将,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 *** 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老,朔且时 ② 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 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3. 古文的答案

枭(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当地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刘向《说苑·谈丛》

原文: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

4. 常同字子正,邛州文言文答案

常同(1090—1150)宋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

常安民子。政和进士。

宋高宗南渡,召为大宗正丞。绍兴三年(1133)除殿侍御史。

论张浚在陕西丧师失地之罪;又因金使入见,言:“先振国威,则的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四年,除中书舍人、史馆修撰,重修神宗、哲宗实录。

累官礼部侍郎、御史中丞。七年,以显漠阁直学士知湖州,与秦桧不睦,请祠。

退居海盐十余年卒。著有《虚闲集》、《乌台日记》等,今佚。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谏江公望,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自元丰新法之行,始分党与,邪正相攻五十年。章惇唱于绍圣之初,蔡京和于崇宁之后,元祐臣僚,窜逐贬,上下蔽蒙,豢成夷虏之祸。

今国步艰难,而分朋缔交、背公党者,固自若也。恩归私门,不知朝廷之尊;重报私怨,宁复公议之顾。

臣以为欲破朋党,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则公道开而奸邪息矣。”上曰:“朋党亦难破。”

同对:“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上曰:“君子小人皆有党。”

同又对曰:“君子之党,协心济国;小人之党,挟私害公。为党则同,而所以为党则异。

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谗谤,窜殛流,而后祸乱成。今在朝之士,犹谓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孙不可用。”

上曰:“闻有此论。”同对以:“祸乱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

今可谓是非定矣,尚犹如此,盖今日士大夫犹宗京、黼等倾邪不正之论。朋党如此,公论何自而出?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参错相制。汉有南北军,周勃用南军入北军以安刘氏,唐李晟亦用神策军以复京师,是其效也。

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陛下且无心腹禁旅,可备缓急,顷者苗、刘之变,亦可鉴矣。”

除殿中侍御史。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骄狠尚气,无所忌惮,一旦有急,其能相为唇齿乎?望分是非,正国典。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纵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张九龄所谓不以赏功者也。”颐浩罢相。

论知枢密院宣抚川陕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寿等入见,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上因语及武备曰:“今养兵已二十万。”

同奏:“未闻二十万兵而畏人者也。”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敌虽议和,而两界人往来未尝有禁,伪齐尚能置归受馆,立赏以招吾民,今乃却泽,人心自此离矣。

况宗诚起土豪,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今因受泽而械之,以沮士气,非策也。”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先是,同尝上疏论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积恶造谤,痛加诬诋,是非颠倒,循致乱危。

在绍圣时,则章惇取王安石《日录》私书改修《神宗实录》;在崇宁后,则蔡京尽焚毁《时政记》、《日历》,以私意修定《哲宗实录》。其间所载,悉出一时奸人之论,不可信于后世。

恭惟宣仁保佑之德,岂容异辞,而蔡确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厚诬圣后,收恩私门。陛下即位之初,尝下诏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国史院摭实刊修,又复悠悠。

望精择史官,先修《哲宗实录》,候书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证修定,庶毁誉是非皆得其实。”上深嘉纳。

至是,命同修撰,且谕之曰:“是除以卿家世传闻多得事实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尝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为宫中有不得志于宣仁者,因生诬谤。

欲辨白其事,须重修《实录》,具以保立劳效,昭示来世,此朕选卿意也。”同乞以所得圣语宣付史馆,仍记于《实录》卷末。

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后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

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辞,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秋,以礼部侍郎召还。

未数日,除御史中丞。车驾自建康回临安,同奏:“旋跸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

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乃遣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

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上为减数千缗。

又言:“吴玠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赵开、李。

5. 文言文好好先生练习

好好先生

发音:hǎo hǎo xiān shēng

解释: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①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扞徽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此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后称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为“好好先生”。

② 指善良的人,好人。

相关故事:

后汉时候的司马徽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坏处,他跟人说话时,不论是美的还是丑的、好的还是坏的,他都说好。别人问他“身体好吗?”,他就回答“好”。曾经有个人告诉他,自己的孩子了,司马徽回答说:“非常好。”结果他妻子就责备他说:“别人因为你品德好,才告诉你这件事,为什么你听到人家的孩子了,你也说好呢?”司马徽接着说:“你说的这些话也非常好!”今天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文言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美丑都说“好”。有人问司马徽:“身体好吗?”他回答说:“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的讯,他回答说:“很好。”

他太太责备他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才把儿子的讯相告,哪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说很好呢?”司马徽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6. 卖油翁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以钱覆其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4、《卖油翁》的作者是 朝的 。(2分)

5、解释加点字词 (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②但微颔之( )

6、翻译句子 (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7、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8、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钱覆其 徐以勺酌油沥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13、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

1、①斜着眼看。 ②盖。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4、宋 欧阳修

5、放 点头

6、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7、熟能生巧

8、B

9、C

10、陈康肃是一个骄傲自大,但又知错就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11、翻译(略)

7. 《英雄一语》阅读答案

1、病床前的各种身份的人都站在一个英雄的身份猜测,这位“英雄”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文中“要知道,那将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看出悬念是“英雄”冒着生命危险,保住了数额惊人的现金,清醒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呢?会怎样的大公无私,令人感动? 2、“毫无疑问,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歹徒抓到了吗?’”上级那位领导心里这样想。 “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歹徒抓到了吗?’”那位单位负责人同上级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

“她一定会说:‘谢谢首长对我的关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晚报》的那位记者这样想。

所有人都认为英雄应该大公无私,把自己的一切看得渺小,把国家的利益看得很重大。认为英雄就肯定、甚至必须是这样的人。

3、我觉得英雄也普通人,他们有权利为自己的一切考虑。她做了好事,我们应该感激他,尊敬她。

但是并不证明,她必须要站在无私的立场,为别人服务。她只是个普通人,朴素的言语,平凡的想法,心里装着国家,可是也很在乎自己的生活。

她是一个单纯普通的英雄。英雄不是必须讲雄壮的振聋发聩的话才是英雄。

8. 文言文阅读 答案 史记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

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筴,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

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

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魏其不听。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

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魏其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独厚遇灌将军。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9. 关于《世说新语》的阅读答案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2)意思是说: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

言下之意: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10. 蔡磷坚还亡友财和约不可失文言文阅读答案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蔡磷,字勉旃,是吴县的人。非常重视承诺和责任,重视情义。有一个朋友借给他千金,没有立字据。那人后,蔡磷唤来他的儿子,要换钱。他的儿子非常惊愕不接受,说:“没有这件事啊!哪里有借了千金而不立字据的呢?况且父亲没有对我说过。”蔡磷笑着说:“字据在心中,不用纸写。你父亲了解我,说以没有对你说。”最后用车子将钱运回还给了他。

事情做得完美文言文

1.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2. 有关寓言成语古文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3.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4. 有关寓言的成语的文言文有那些

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亡。

(《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

求10篇短小经典的文言文

1. 求一个讲做事情追求完美的文言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

2. 形容答应的事情做不到的含蓄的文言文

32.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

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

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了。

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33.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34.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35.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气味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36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

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

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37 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38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品味,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怎样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

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么?回答:不是这样的。

39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40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进口里。

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

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1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42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43 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

3. 关于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的经典文言文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形容做不到的文言文

1~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注释

致,使动用法

广、成,使动用法,使......广,使...... 成

*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穷庐:借代,指自家的狭小天地里.........................................................................................2~刘向《说苑·谈丛》

《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翻译: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3~《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7~.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8~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0~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11~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12~疑邻窃斧

《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这则故事。

原文如下: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13~<<迂公修屋>>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翻译:

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 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 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14~好好先生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你自己选吧?

欧阳修苦读和孙权劝学文言文

1. 形容答应的事情做不到的含蓄的文言文

32.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

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

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了。

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33.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34.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35.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气味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36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

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

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37 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38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品味,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怎样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

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么?回答:不是这样的。

39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40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进口里。

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

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1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42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43 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

2. 形容想要却得不到的古文句子

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关雎》

白话文释义: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2,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出自唐代崔郊《赠去婢》

白话文释义: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萧郎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出自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白话文释义: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出自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白话文释义: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5,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

白话文释义: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3. 形容想要却得不到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一、形容想要却得不到的诗有: 1、《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2、《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3、《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5、《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二、形容想要却得不到的句子有: 1、你可以得到爱情,可以得到婚姻,可以得到优质生活;但如果得不到安全感,那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生活在富足的恐惧中,还不如生活在安定的贫乏里。你以为自己要的是一个爱人,但到最后才会知道,真正想要的,无非是安心。

所以,幸福不是努力去爱,而是安心的生活。 2、多少时候,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

不要肆意挥霍我对你的好,会透支的 3、不会撒娇,小时候想要什么东西就只会眼巴巴的看着,得不到就只好算了。长大之后,以为得不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后来才发现,其实会撒娇比努力还管用。

有时候真羡慕那些甜甜的姑娘,软软糯糯的说句话,笑一笑,人心都能融化,我站在旁边,被反衬得粗糙又坚硬,仿佛一瞬间长了满脸络腮胡。 4、你拥有大多数人很想要却得不到的,别人会羡慕你。

你拥有少数人很想要却得不到的,别人会嫉妒你。你拥有某个人很想要却得不到的,他会恨你。

所以,懂得如何分享的人,更受欢迎。 5、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

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

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6、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得不到。还因为这听起来不愉快或不知感激,不忠诚或太幼稚,或太平常。

又或者因为其实我们太想假装一切OK,对自己坦白说其实不然看起来并非明智之举。 7、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生幸福安康。

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8、世人往往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都会翘首以盼着对方最终的结果与自己预料的相同,这就是人类狭隘的心胸。

而事实说明只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性格色彩中最少有一种是极其吻合和相似的。 9、人不能所有事都想要一百分,如果太过强求偏执的话,到最后可能连六十分都得不到。

10、好的得不到,坏的不想要。 11、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

《木兰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1)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废国。

(2)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马嵬坡,从此生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

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

文言文先生英文

1. 欧阳修苦读的故事

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 《阳光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7年级)的目录

目录

笑林漫步

1.戴高帽

2.钥匙尚在

3.哀溺

4.执竿人城

5.杀骡乘鸡

6.主仆对

7.《愚医治驼》与《外科医生》

8.愚人食盐

9.画鬼最易

诗苑词活

10.推敲

11.一字师

12.王安石改字

13.《欧阳修改文》与《一丝不苟》

14.家贫梦买书

15.论诗

名人软事

16.公仪休嗜鱼

17.吕蒙正不喜计人过

18.王献之二三事

19.《陈太丘与友期》与《郭伋守信》

20.孙亮辨奸

21.阎立本视画

22.晏子谏杀烛邹

23.狄梁公

24.叔敖埋蛇

25.陶侃惜光阴

艺林撷技

26.《宣王好射》与《关尹子教射》

27.薛谭学讴

28.余音绕梁

29.文征明习字

30.牧童指瑕

31.正午牡丹

32.学弈

育人有方

33.《孟母三迁》与《孟母教子》

34.陶母责子

35.蒋母授书

36.梁上君子

37.以备不生

38.芒山盗

39.慎所树

40.陈万年教子

41.处之不易

4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动物逸闻

43.张用良不杀蜂

44.养鸡

45.杨布击狗

46.牧竖

47.《翠鸟移巢》与《鲁侯养鸟》

48.狼故事两则

49.狼子野心

成语故事

50.老马识途

51.指鹿为马、

52.与狐谋皮

53.《东施效颦》与《邯郸学步》

54.投笔从戎

55.狐假虎威

56.争先恐后

57.一鸣惊人

58.请君人瓮

沙场英豪

59.李牧

60.新亭对泣

61.吴起为将

62.大树将军

63.勾践事吴

64.岳飞治军

65.突围求援

66.《惜广不逢时》与《龙城飞将》

67.马革裹尸

市井杂闻

68.亡斧

69.好好先生

70.黄公好谦卑

71.父善游

72.名落孙山

73.齐人攫金

74.石学士

75.捐官

76.逼婚

77.《世无良猫》与《束氏狸猫》

智慧箴言

78.焦头烂额

79.《王者何贵》与《吴宫遗事》

80.主明臣直

81.不能陷人于法

82.刺奸将军

83.螳螂捕蝉

84.从何处始

85.齐景公有马

治学之道

86.邴原泣学

8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88.囊萤夜读

89.欧阳修苦读

90.《张无垢勤学》与《凿壁借光》

91.《孙权劝学》与《师旷论学》

92.沈约好学

93.张溥与七录斋

94.三上

95.王充市肆博览

答案参考

3. 新课标初中观止读本古文 具体答案

1 颜回好学

2 学万人做

3 师旷论学

4 读书三余

5 王羲之学书

6 孙权劝学

7 范缜笃学

8 凿壁借光

9 范仲淹志天下

10 勤读多作

11 墨池记

12 熟读精思

13 论善学者

14 邴原泣学

15 板桥诵书

见识·机智

16 得其所哉

17 不之药

18 管庄子刺虎

19 惊弓之鸟

20 教学相长

21 炳烛而学

22 孔子犹江海

23 食凫雁以秕

24 小时了了

25 朽弓蛇影

26 推敲

27 教帝学书

28 南歧之见

29 杀驼破瓮

30 河中石兽

磨难·意志

31 抱璞自泣

32 诫子书

33 过目不忘

34 欧阳修苦读

35 农夫鸥宦者

36 司马光好学

37 北人学没

38 程门立雪

39 王冕好学

40 楚人养狙

41 文微明习字

42 古人欺我

中卷 人生比饼

下卷 天地经纬

4. 范仲淹苦读的文言实词解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

5.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200字左右)24篇左右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义: ③食不给 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6. 急求30篇文言文字数在50字内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十)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7. 急求15篇以上文言文小短文(50~60字的),还有其翻译和启示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一语安人文言文翻译

1. 古文关于“先生”一词的外文文献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老婆对老公的称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吗?他不在家。

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在古代,这个词主要是称呼老师的,网上查的资料,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今称教师为“先生”。

当然,以前的老师也就是“先生”大部分为男性,渐渐的就变成了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

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

现在“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

2. 《文先生》古文翻译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

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

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

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

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

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了三天。

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者。”

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

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

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你天天不感到苦吗?”文先生说:“早晚的厚粥都有。”

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先生假装不懂,说:“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 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

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先生谢绝说:“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

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

[1]九流:指战国时儒、道、法、墨、阴阳、名、杂、纵横、农九个学术流派。[2]讵:岂。

[3]诵者:传述者,指班固等人。[4]田叔:赵隆城人,廉直任侠。

[5]详亹(wěi):极详尽。亹,勤勉。

[6]范詹事:指范晔,曾官太子詹事。《汉书》:此指《后汉书》。

[7]燥发时:指儿时。[8]田峻:泛指农民。

裔(yì)夷:边远的夷人。[9]表见:表现。

[10]庐陵:今江西吉安。[11]衡:当指衡山,今属湖南。

[12]武昌:今属湖北武汉。[13]赘:上门女婿。

[14]涞水:今河北涞水。[15]温州:治所在永嘉县(今浙江温州)。

[16]外椎:迟钝。[17]滁:滁州,治所在青流县(今安徽滁县)。

[18]文贽:意为送文章请教。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执以为礼的物品。

庄?(chǎng):字孔旸,明江浦人,成化进士,平生多谈象学。[19]绪:特指道统。

[20]上达:上进,高深的学习。[21]寮:通“僚”。

赙(fù):助丧的钱财。[22]丙夜:三更。

[23]吴少宰宽:吴宽,字原博,号[夸奄]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作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

少宰,吏部侍郎。吴宽曾任此职。

[24]李太仆应祯:李应祯,字贞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进士。曾官太少卿。

善文词,颇负时誉。[25]沈周:字启南,号石田,义号自石翁,工画,为“明四家”之一。

[26]跅(tuò)驰:放荡。[27]俞中丞谏:俞谏,字良佐,桐庐(今属浙江)人,弘治进士。

[28]若:你。[29]饘(zhān):厚粥。

[30]沮洳:低湿。[31]堪舆:风水。

[32]宁庶人:指宁王朱宸濠。[33]枚叔:枚乘。

长卿:司马相如。二人俱为汉武帝文学侍臣。

曳裾:指奔走权门。[34]亡何:不久。

[35]李公充嗣: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今属四川)人,成化进士。[36]翰林待诏:官名,本负责四方表疏相鉴、文章应和等事,明时地位已下降。

[37]杨先生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成都)人。正德状元。

黄先生佐: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靖进士。薛君蕙: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属安徽)人。

正德进士。[38]大司寇:即司寇,原掌刑狱纠察之事。

后世用为刑部尚书的别称。林公俊:林俊,字待用,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进士。

[39]可:大约。[40]饩(xì)币:赠送礼物。

[41]寝:扣而不发。[42]张公:指张璁,字乘。

3. 文言文好好先生翻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注释:

司马徽-汉末颖川(今属河南)人,字德操,清雅善知人,人称「水镜」;尝荐诸葛亮及庞统于刘备;长居荆州,后刘琮以荆州降曹操,徽遂为曹操得之,欲重用,会病卒。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4. 翻译文言文: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意思是:

先生慢着点,我这就迎接。

字词解释:

徐:慢。寡人:宣王自称,我。请从:召;邀请。

此句出自:《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战国策)。此段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译文: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求见齐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斗说:“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侍者回报。宣王赶紧说:“先生慢行,寡人这就来迎接!”于是快步前往门口迎见,与王斗一起入宫。

5. 好好先生文言文翻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好好先生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以上是:好好先生文言文翻译!帮到你,请采纳回答,谢谢!!

6. 请问:谁有冯梦龙《好好先生》这篇文言文完整的英文翻译

中文名: 好好先生 外文名: Yes Man 其它译名: 没问题先生/乜都得先生 出品公司: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佩顿·里德 编剧: 丹尼·华莱士,Andrew Mogel等 制片人: 大卫·海曼,理查德·D·扎努克等 主演: 金·凯瑞,佐伊·丹斯切尔,布莱德利·库珀 类型: 爱情/喜剧 片长: 104 min 上映时间: 2008年 国家/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 对白语言: 英语 好好先生来自成语词目:好好先生 拼音:hǎo hǎo xiān shēng 注音:ㄏㄠˇ ㄏㄠˇ ㄒㄧㄢ ㄕㄥ 解释: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近义词:明哲保身 反义词:混世魔王、凶神恶煞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谜语:最好的男人 英语翻译:a man who is always polite and never says 德语翻译:ein Mensch,der keinem zu nahe treten will 法语翻译:homme débonnaire qui dit Amen à tout [1] [2]成语出处 冯梦龙,明代作家,一生著作甚丰。本文选自《古今谈概》。

成语辨析 正音:好,不能读作“hào”。[1]成语故事 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

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访他,请教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就在这次会见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俊杰,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

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司马徽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社会斗争相当复杂,他自己却经常装糊涂,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不管是好是歹,他总是回答“好”。

日子久了,他也就成为“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

那人问他近来身体是否安好。司马徽回答说:“好”。

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伤心地谈起了自己的儿子了。不料,司马徽听了竟说:“太好”。

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里有听别人说儿子了,反而说好的?”司马徽回答说:“好啊,你的话也是太好。”

妻子听了,弄得哭笑不得。[1]成语示例 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1]编辑本段同名**补充信息 颜色:彩色 级别:PG-13级(包含性笑话和 好好先生 *** 场面) 声音: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SDDS 拍摄地: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Memorial Stadium - 10th Street and Stadium Driv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Nebraska, USA Pasadena, California, USA 上映日期:2008年12月19日(北美) 2008年12月26日(英国) 2009年1月9日(阿根廷) 2009年1月5日(法国) 2009年1月30日(日本)[3]演职员详表 导演:佩顿·里德 Peyton Reed 编剧: 尼古拉斯·斯图勒Nicholas Stoller Jarrad Paul Andrew Mogel Danny Wallace 主演: 金·凯瑞 Jim Carrey 佐伊·德斯夏奈尔 Zooey Deschanel 布拉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瑞斯·达拜 Rhys Darby 小约翰·柯思兰 Tweedjohn Cothran 凯·勒诺克斯 Kai Lennox 洛奇·卡罗尔 Rocky Carroll 摄 影 Cinematography:Robert D. Yeoma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as Robert Yeoman) 剪 辑 Film Editing:Craig Alpert [3]剧情简介 卡尔·阿伦(金·凯瑞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诸事不顺,因为他总是以消极的“不,不行”式的态度跟人打交道。

直到他参加了一个自助课程才有所改变,他在导师泰伦斯的压力下发誓:在一年时间里都只能说“好的”,而不管对方是谁,要求他做的是什么事情。好好先生 剧照(20张) 令他惊奇的是,当他开始实践自己的誓言的时候,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他不仅得到了升职,赢得了45000美元的奖金,得到了一只人人爱的小狗,获得了护理学的学位,甚至一次环游世界的大好机会也落到他头上,但这些还不是最美妙的,最终,他还与一个叫蕾妮的美丽女孩(佐伊·德斯夏奈尔饰)共坠爱河。

然而,当他满怀信心地准备拥抱更多的机会时,却没有预料到,他根本消受不了如此之多的好事。[4]影片幕后 金·凯瑞**《好好先生》改编自英国喜剧演员、作家丹尼·华莱士出版于2005年7月的同名自传,在这本书里,华莱士仔细描述了他如何改变生活态度,在整整半年时间里(**里扩充一倍,成了一年),对从前习惯于说“不行”的人和事代之以积极而充满自信的“好的”,这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了。

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华莱士的自传是给影片给灵魂,还有灵感,比如,影片的宣传语就是“一个字就能改变一切”,但影片编导并没有完全的萧规曹随,而是大胆地加入了不少新的情节,因为对一部**来说,自传里提供的戏剧性事件并不够用,尤其是原著的时间跨度仅为半年,而且缺少爱情戏,更重要的是,这是喜剧大王金·凯瑞的**,必须给他以更大的空间以施展他的喜剧才能。所以影片的三位编剧以原著为骨架,差不多是重新创作了这个故事,就连主角的名字也从丹尼·华莱士改成了卡尔·阿伦。

仅仅看过两行剧情简介,就连预告片都不用瞧,我们就知道,这部影片简直。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BBS系列

1. 一语安人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并做一下题

(过江后)东晋朝刚建立,便任命王导为 丞相的军事参谋官。

当时桓彝也是刚过江 来,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 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 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 怎么办才好呢?”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 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 管仲’,不再忧虑了。”刘琨外甥温峤亦是 如此。

有一次诸名士在新亭上聚会,周顗 叹气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在座的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

唯独王导放 下脸来说“大家要戮力同心辅佐王室,重 新收回神州山河,何至于在这里做楚囚状 态哭哭啼啼的”,众人收了眼泪,羞愧地 谢他的提醒。

2. 好好先生 文言文翻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注释:

司马徽-汉末颖川(今属河南)人,字德操,清雅善知人,人称「水镜」;尝荐诸葛亮及庞统于刘备;长居荆州,后刘琮以荆州降曹操,徽遂为曹操得之,欲重用,会病卒。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3. 文言文的翻译

宋朝宋孝宗时期,在张子韶做讲师讲课的时候,孝宗皇帝曾经问他:“你有什么教朕的呢?”张子韶回答:“臣哪能当得起“教皇上”这样的话”。

只是不知皇上,上朝面对一众臣工时,是抱一种什么心态呢?” 孝宗皇帝说:“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接着问:“入内宫对着太监、女官、一众嫔妃时呢?” 孝宗皇帝说:“同样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再问:“那皇上独自一人时呢?” 孝宗皇帝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张子韶说::“皇上这一迟疑,已经有君子不应该的错误了。”

(君子慎其独也) 孝宗皇帝龙颜大悦,紧握着张子韶的手说:“爱卿这几个问题真是问得太好了!”。

4. 一字师文言文翻译

翻译

唐朝时期,有一个诗人叫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齐己听说郑谷住在袁州,于是带着自己的诗前去拜见郑谷。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5. 一篇文言文翻译

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有志不在年高,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

6. 《翟先生善教》文言文翻译

翟先生善教

博罗翟先生宗鲁,字一东,砥砺节行,居处必恭,行必古礼之循,来学日众。于堂下置茅蕝三,一收放心,在两阶间,来者居之旬日,放心收矣。乃升堂,一有过,在西阶下,一改过,在东阶下,知改移之东,能改复升堂,学者遵教惟谨。

凡来求学的人,必先让其在指定校舍内居住十天,观察他是否适应学校的环境和要求,是谓“收心”;若各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就叫做“放心”,便举行收纳“放心”的仪式,让他进入正堂听课问学。如果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犯过错,则被称为“有过”,要收置于西面房舍进行反省悔过。知错能改的学生又称“改过”,可以从西面房舍转到东面房舍。真的改过了,即恢复他升堂听课的资格。这样一来,学生们有规可循,无不“尊教惟谨”。

7. 一篇文言文翻译

“当然是贫穷的人值得骄傲啦,我因此才得到军事上的胜利,如果不得志。

自从田子方成为了我的朋友;我想要讨伐中山,就像丢掉一双烂草鞋一样,离开某个国君或大夫到别处去,田子方陪太子去见魏文侯魏文侯有事从中山赶到安邑。大夫骄傲就要丧失他的封地:“托我孩儿的福!”魏太子看到他这种态度。

因此装作不解地问田子方!”太子和魏文侯听到田方子的言论后。到了目的地,我没有见过国君准备亡国的,太子下车快步走去,吾凭借武下的乐羊,难道还比不上古人吗,可是田子方却端坐车上不动?国君骄傲就要亡国。

他告诉太子说,三年后而中山献与我。至于贫穷的人骄傲,百姓也更加认同!所以只要贫穷的人才会去骄傲:“你替我向你父亲说一声,很不高兴,贫穷的人值得骄傲呢,君臣之间更加亲密,反正他是贫穷,我没有见过大夫准备丢掉他的封地的:“老师!富贵的人怎么敢骄傲呢,我才能听到圣贤之人的高见,还是富贵的人值得骄傲呢。

我下来陪同田子方一起走?”田子方说,和他做朋友。我之所以不少跟进这些,魏文侯感叹道,那里怕没有贫穷呢,富贵之人哪里敢呢,都是我凭借友人的功劳,我从没有见过因为智力比我高而让我骄傲的;若让我骄傲的只是凭借智慧,叫他在朝歌等我。

8. 文言文翻译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嗣复起旋,履其迹,猝然以惊,如土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而后安之。噫!

于是作而叹曰:“习之中人甚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 俯(低头) B履其迹,猝然以惊 履(穿鞋子)

C思有弗得辄起 辄(立即) D坦然则既平 既(已经)

翻译句子

既久,而遂安之。

习之中人甚哉

注:这和别的有些不一样,帮帮忙

9. 古文翻译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追韩信 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急求6篇文言文(内容尽量短些)还有翻译。

32.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33.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34.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35.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气味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36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37

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38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品味,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怎样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么?回答:不是这样的。

39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40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1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着(那)破车抵御敌寇。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42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43

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诸葛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

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都停着不吃不喝,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客人们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时到来。停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得。

孔子言: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说话不算数,打折扣,这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再要弥补可就难了,所以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好比不能轻易的下承诺一样。

44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是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5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46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47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48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 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49

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50.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从前吐谷浑阿豺有十二个儿子:他患病临近亡时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我要用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豺又吩咐说:你拿九枝来,再折断它们,慕利延却不 能折断。阿豺对他儿子们说:你们 知道了吗?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断,很多的箭在一起,则不能可能折断,所以说,只要你们齐心协力,国家就可以稳固了,说完就了。

51.骂鸭 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 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52.后羿射箭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还有其它多种灾害,诸如……

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

后羿把这些灾害一一清除。

尧***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推举尧为的***。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参考译文:房玄龄向唐太宗禀奏:“我查看了仓库里的盔甲兵器,远远胜过隋朝。”唐太宗说:“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武器难道充足吗?最终他还是失掉了天下。如果你们尽心尽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装备啊。”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明人吴俨,家巨富,至尚书益。其子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多。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欲得之,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之弟富亦匹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之。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之。后置酒宴兄与其素鄙已者,酒半,特谈画,并出<十八学士>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画?”其弟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译文:

明人吴俨,家巨富有的,至目前书值得。他你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声笔颇多。一友家有宋宫处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想得的,他家非群(泛指多)金不售。吴的弟富有的也是匹兄,只粟丝绸这堆放,然而文人常低下的。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想群(泛指多)金耶?”主说:“然而。”于是象几市的。后置酒宴兄和他白低下停的人(或事物),酒半,小兽谈画,一起出<十八学士>拿来玩弄.或说:”你凭什么拿来适应他名声画?”他弟难道左右并且言他.的时候人传作笑话.

2.刘宠任会稽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 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史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史;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翻译:刘宠担任会稽太守,除去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事情,郡里因此被治理得很好。于是朝廷将其征用为大将委派重任。那个时候山阴县里有五六个居住在若耶谷的老头,从谷中走出来,每个人送了一百钱给刘宠,说:“住在山谷里的人,不懂得朝廷政事。之前其他人任太守时,一直向来百姓苛索,一天到晚不停,有时狗叫一整天,老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不叫了,百姓也不到官吏了。年纪大了才碰到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刘宠说:“我的治理怎么能像您所说得这样(好)呢!”老人将钱奉送给刘宠,刘宠不能推辞,于是从每个人那里接受了一钱。

3.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如何?”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由百兽之畏狐也.

翻译: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4.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今风纪①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执政者许其言,而心忤之.

翻译:

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鸷得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执政进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田也,不以羊负琦;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穖,惟其贤,不鄙其侧陋。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开下同,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5.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翻译: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6.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 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 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 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 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 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 服若神。后司马既老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 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上 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 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翻译: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数千斤。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敌兵发现大杆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王司马又暗里用桐木照大杆刀的样子另做了一把,宽窄大小一模一样,外面贴上银纸,经常拿着这把假刀在马上挥舞。北边敌兵看了,无不震惊他力大无穷。王司马还在边关外插上芦苇作边界,芦苇墙横斜几十里,像篱笆一样,他还扬言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敌兵一来,把那些芦苇都拔下烧掉了。王司马又命人重新插上。不久,又被烧了。这样搞了三次。到第四次时,王司马在芦苇下埋上火药炮石。当敌兵再来焚烧时,火药炮石爆炸,敌人伤很多。敌人逃跑后,王司马又像先前一样插上芦苇。敌兵远远望见,都退走了。因此北边敌兵害怕王司马,对他服服帖帖。后来,王司马年纪大了,请求告老还乡。他一走,边塞又紧张了。朝廷只得召他复职。当时,王司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辞。皇帝安慰他说:“只是麻烦你躺在那里镇守就行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他每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说议和,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议和时,卫兵掀开帘幕,他们看见王司马真的安然地躺在里面,连忙惊慌逃走了。

7.好好先生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8.

<<迂公修屋>>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翻译:

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 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 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9.疑邻窃斧

《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这则故事。

原文如下: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10.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柰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於是乃归燕之十城。

翻译:秦惠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太子为妻。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称为燕易王。易王刚继位,齐宣王乘着燕国有丧事,发兵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城。燕易王对苏秦说:“以前先生您到燕国,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先进攻赵国,其次就轮到燕国,因为您的原因让天下耻笑,您能为燕国取回被侵占的土地吗?”苏秦非常惭愧地说道:“请让我为您把失地收回吧!”

苏秦去谒见齐王,行了再拜礼,低下头来表示庆贺,随着又抬起头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你的庆贺和哀悼相继来得这么快啊?”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即使很饥饿也不肯吃毒药乌头,是因为这东西虽然能暂时填饱肚子,却和饿并没有什么两样。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贪图燕国十城,却长期和强大的秦国为仇。现在使弱小的燕国做先锋,秦国在后面打掩护,进而招引天下的精兵来攻击你,这和用乌头充饥实际上是一回事。”齐王忧虑地变了脸色说:“那么怎样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来善於处理事情的人,能变祸事为好事,变失败为成功。大王真能听取我的建议,就把十城归还燕国。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回十城,必然高兴;秦王知道您是因为他的原故而归还燕的十城,也一定高兴。这叫做去掉仇敌而得到磐石一样的交谊。燕、秦都接受齐国的领导,这样,大王只不过表面上作了个依附秦国的姿态,实际上却是用十城取得了天下。这真是霸王的伟业啊!”齐王说:“很好。”于是把十城归还给燕国。

11: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翻译:张乖崖是崇阳县令,一名卒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她鬓角的衣襟下面有一文钱,就责问("诘"的意思是"询问,责问"的意思,这里一定要用"责问"这一类的词)他怎么回事,那名卒吏就说是库房中的钱.张乖崖命人用杖刑惩罚他(这里的"杖"是名字作动词用),那名卒吏生气地说:"一千(这里是不是楼主打错了,原文是不是"一钱"啊?)又算什么,你就打我?你可以打我,但是你却不能斩我!"张乖崖拿起笔写下判书:"一日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文钱,用绳子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能把石头打穿."张乖崖拿起剑走下去将这名衙吏斩首了.

12: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

翻译:赵国有个人非常忧虑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捉老鼠,也很会捕捉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儿子很发愁,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的患害在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

13:有献不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翻译: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药。大王杀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14: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翻译:今天,臣[我]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也说解释为太行山]上,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楚国在南面]”。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有钱]”。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我说:“”他说:“我的车夫好。[回答者不是车夫,是坐在车里的人]”。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5: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翻译: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