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关系-成语故事与历史人物
tamoadmin 2024-10-30 人已围观
简介蔺相如典故由来: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这么烦恼,就有人提议:“我们去
蔺相如
典故由来: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这么烦恼,就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得了。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从小路送回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大王,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遵守誓约将玉璧奉上。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
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也佩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后来,大家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归还给别人的意思。
造句:我借了别人的东西,现在完璧归赵了.
隔岸观火的典故与谁有关
季布。
成语典故
一诺千金:意思是通过“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是现在的“一诺千金”。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
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治理河东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汉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汉文帝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汉文帝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汉文帝,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百度百科-季布
隔岸观火的典故与曹操有关。
隔岸观火是一个成语,这个典故与中国古代的一位历史人物——曹操有关。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其中描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行为。
据传说,在三国时期,曹操曾派军队攻打东吴的周瑜。周瑜决定火烧赤壁以抵御曹军。当时,曹军驻扎在江对岸的船只上观看战斗,想看到东吴军队被火烧灭。然而,由于风向突变,火势熊熊烧到了曹军的船只上,导致曹军大败。
在战斗中,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策略,点燃曹军的船只,造成大火。曹军处境危急,曹操在船上观看火势,却无法干涉局势。这种袖手旁观的行为被形容为 "隔岸观火",用来讽刺人在关键时刻只看不帮助,置身事外的态度。
隔岸观火这个成语就源于这个典故。它形容的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自己站在一边观看,不愿提供帮助或干预的态度。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贬义词,用来指责那些对他人的困境视而不见,不愿援手的人。
如何提高历史兴趣
选择优质的历史书籍,从整体了解历史的大致框架和事件。可以选择通俗易懂的历史普及读物或经典的历史著作来进行阅读。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可以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时间线,并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尝试多角度思考和研究历史事件,以获得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可以对比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动机。选择优质的历史书籍,从整体了解历史的大致框架和事件。
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可以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时间线,并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多角度看待历史:历史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尝试多角度思考和研究历史事件,以获得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上一篇:遗憾的意思-遗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