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用法 成语用法

是非曲直的成语解释-是非曲直的生肖是什么

tamoadmin 2024-10-22 人已围观

简介是非曲直的直的含义是指正确、正义。是非曲直是一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具体来说,是非曲直中的是指正确的,非指错误的,曲指不公正的,直指公正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是可以通过公正的判断和验证来确定的。在汉语中,直有很多含义,但在是非曲直这个成语中,直特指公正、正义,表示对一件事情的正确性或正义性进行评价或判断。这个成语强调了公正和正义在评价事物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

是非曲直的成语解释-是非曲直的生肖是什么

是非曲直的直的含义是指正确、正义。

是非曲直是一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具体来说,是非曲直中的是指正确的,非指错误的,曲指不公正的,直指公正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是可以通过公正的判断和验证来确定的。

在汉语中,直有很多含义,但在是非曲直这个成语中,直特指公正、正义,表示对一件事情的正确性或正义性进行评价或判断。这个成语强调了公正和正义在评价事物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例如,在一个法律案件中,法官需要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进行判断,并根据法律条款来作出裁决。如果法官能够秉持公正、正义的原则,对案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判断,那么他的裁决就可能是正确的。

直的造句:

1、他的性格直爽,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2、做人要正直,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

3、他一直暗恋着班花,却不敢直说。

4、他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完全陷入了剧情中。

5、这道数学题实在太复杂,直搞得他晕头转向。

6、他一直沿着这条小路直走,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尽头。

7、她的头发是直的,看起来非常清爽。

8、这支笔直的松树,像士兵一样站在那里。

9、他的性格一直很直率,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想法。

10、她穿着一条直筒裙,显得非常优雅。

11、火车沿着笔直的轨道一路飞驰。

12、他的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13、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14、这支箭直飞出去,准确命中目标。

15、她的目光一直凝视着远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16、这条路直通山顶,是攀登的好路线。

17、他的性格直爽,有什么说什么。

18、这把尺子是直的,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19、我的头发是直的,很不好打理。

20、这家公司一直秉持着正直诚信的原则,在业界有着良好的信誉。

对和错的成语有哪些

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ǔ zhí ]

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出自: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 处

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例 句

1. 学校要培养学生判断~的能力,以免学生随波逐流。

什么非曲直成语有哪些

是非曲直

shì fēi qū zhí

[释义]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语出] 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正音] 曲;不能读作“qǔ”。

[辨形] 曲;不能写作“屈”。

[近义] 大是大非 青红皂白

[反义] 混淆是非混为一谈

[用法] 指某一事或某一人说话与行动的错与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什么非曲直成语有哪些:是非曲直。

是非曲直的解释

是非曲直,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fēi-qū-zhí,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对事物的评断。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拓展:《论衡》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主要地位。

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经典,是当时朝廷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它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

“天人感应”的要旨就是有意识的创造了动物,并生了“五谷万物”,并立下的规则。《论衡》共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蔡邕来到江东,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